索 引 号 | 971045726/szfb/2022-00163 | 发布机构 | 眉山市人民政府 | 公开日期 | 2022-06-27 |
文 号 | 眉府函〔2022〕41号 | 公文种类 | 通知 | ||
成文日期 | 2022-06-24 | 有效性 | 有效 |
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眉山市第六届教学成果奖的通知
眉府函〔2022〕41号
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,各县(区)人民政府,市级各部门(单位):
为激励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,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,按照《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〈眉山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〉的通知》(眉府发〔2018〕11号)精神,市教体局组织评选了眉山市第六届教学成果奖。经市第五届人民政府23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,现对眉山市第六届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予以公布。
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,再创佳绩。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,认真学习、借鉴和应用获奖成果,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附件:眉山市第六届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
眉山市人民政府
2022年6月24日
附件
眉山市第六届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
特等奖(7项,排名不分先后) | |||||
序号 | 成果名称 | 成果完成单位 | 成果完成人 | ||
1 | 高职学生为中心的“双院融合、三师协同、三制联动”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|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|
王世伦、敬鸿彬、卢德生、刘志东 | ||
2 | 区域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实施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教育和体育局 | 杜贵林、兰 剑、杨光福、谯永生 | ||
3 | 县域学科工作室建设和研修策略 | 仁寿县教育和体育局 仁寿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|
杜其超、陆俊龙、吴光俊、邹云清 | ||
4 | 普及、普惠、优质、健康:县域优质园托管乡镇小学附属园“1+N”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| 丹棱县教育和体育局 | 刘 兵、胡 萍、李利红、章奇君 | ||
5 | 以“一师两X”系列教改行动推进高职教师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徐井万、罗树明、胡小波、张 彬 | ||
6 | 中职学校聚焦本土特色产业的服务型人才培养策略 |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| 李劲松、张才星、费松涛、吴太明 | ||
7 | 基于非遗传承的竹编特色专业创建 | 四川省青神中等职业学校 | 张友波、邓光强、邓文芹、徐亚群 | ||
一等奖(19项,排名不分先后) | |||||
序号 | 成果名称 | 成果完成单位 | 成果完成人 | ||
1 | 行—知—行:幼儿品格教育创新实践 | 青神县幼儿园 | 王志英、余 红、杨 珊、祝朝霞 | ||
2 | 基于“五环践学”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策略 |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| 何少衡、李光元、符文耀、吴 军 | ||
3 | 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实施方案 | 眉山机关幼儿园 | 彭红莲、吕小凤、刘彦言、李娟娟 | ||
4 | 小学语文读背写三位一体的深度学习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小学 | 郑晴霞、张松涛、卢 娟、徐 晖 | ||
5 | 学科育人理念下的初中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 | 岳家军、戴 霞、张旻文、杨 洋 | ||
6 | 小学“道德与法治+”校本实施体系建设 | 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小学 | 熊玉平、房 平、何丽芳、雷晓燕 | ||
7 | 深度理解教材的小学数学整合教学 | 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 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小学 |
李竹筠、晏 英、李成文、卢秀娟 | ||
8 | 学校引领家庭教育策略 | 眉山市彭山区鹏利小学 | 田 江、李 杰、刘晓燕、杨 姝 | ||
9 | 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1539课堂教学策略 | 仁寿县铧强中学 | 叶小兵、冯 辉、向春元、赵 洪 | ||
10 | 小学数学进阶式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| 眉山市第一小学 | 张红霞、梁 梅、陈思羽、黄 婷 | ||
11 | 小学研学实践活动“进阶-融合”模式 | 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 | 窦红霞、陶环宇、刘利平、范明丽 | ||
12 | 数学文化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创新实践 | 丹棱县城区小学校 | 何 静、杨 月、陈思颖、周 璐 | ||
13 | 县域高质量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构建实施策略 | 青神县教育和体育局 | 杨 宏、辜志华、先臣江、刘洪军 | ||
14 | 特殊教育学校“四自”课程体系 | 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 | 刘明才、邓 勇、曹 蓓、孙江云 | ||
15 | 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学校专业支持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 | 何兆芳、郑春艺、何李洮、李 静 | ||
16 | 重塑中职生自信心体验式活动的策略 | 眉山市彭山区职业高级中学 | 冯德军、袁 静、陈茂娴、叶榆茂 | ||
17 | 中职中餐烹饪技能人才培养“四融”策略 | 四川省东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| 刘志勇、杨 爽、崔 香、汪 莹 | ||
18 | “1+2”中职课程模式的实践 | 四川省丹棱职业高级中学校 | 李志忠、罗旭东、邓 祥、祝佳军 | ||
19 | 高职ICT类专业UBL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|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| 罗 勇、李 颖、刘游双、刘 翌 | ||
二等奖(143项,排名不分先后) | |||||
序号 | 成果名称 | 成果完成单位 | 成果完成人 | ||
1 | 活动•评价:小学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| 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 | 陈俊忠、宋颖潇、雷洪鸣 | ||
2 | 高中地理学科“金字塔”式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构策略 | 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 | 王怀福、陈 伟、余 强、周 丽 | ||
3 | 幼儿园自主式区角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| 青神县幼儿园 | 向忠群、阳 垚、张 禾、马 盼 | ||
4 | “雁阵”领飞模式在城乡教学教研联盟的实践 | 仁寿县城北小学校 | 王良建、方碧英、秦碧英、陈 刚 | ||
5 | 小学班级合唱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策略 | 眉山市第一小学 | 阳海蓉、张 潇、肖婧姝、白萍萍 | ||
6 | 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及渐进式教学策略——以苏轼作品为例 | 四川省眉山第一中学 | 周 欣、陈雨薇、何宏杰、薛庆容 | ||
7 | 高中物理模块化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策略 | 四川省眉山车城中学 | 邹义强、郭维和、李贤进、廖珍均 | ||
8 | 区域内小学体育与健康以项目为载体的“师生走课”教学 | 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 | 胡元林、刘 沫、李 凯、戴 军 | ||
9 | 落实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实验教学研究 | 眉山市彭山区彭溪镇中心小学 | 陈 庆、盛光林、赵品田、宋英华 | ||
10 | 幼儿定向运动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| 眉山市第一幼儿园 | 兰志英、王小芳、姜 洁、刘 瑶 | ||
11 | 融入童谣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建构与实践策略 | 仁寿师范附属小学 | 谢红梅、王 兰、施中银、吴雅锌 | ||
12 | 智慧田园·四维课程——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创新路向的探索与实践 | 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中心小学 | 骆艳洲、周承良、周廷苇、李 羽 | ||
13 | 融汇传统文化的儿童美术“画意·剪语”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小学 | 杨 芬、李爱刚、陈 静、陈 欢 | ||
14 | 依托功能室的幼儿主题混龄活动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齐通幼儿园 | 杨 柳、谭杨蓝、王 兰、彭秀娟 | ||
15 | 依托绘本塑造幼儿良好品格——幼儿园“五爱教育”12年的探索与建构 | 青神县幼儿园 | 黄 何、万亚梅、余丽花、刘梦露 | ||
16 | 促进农村小学生表达能力发展的校本项目化学习方案与实施 | 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中心小学 | 邵建军、郭继玲、张 丽、舒金玉 | ||
17 | 聚焦自主生活能力的小学劳动教育内容设计与实施策略 |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小学 | 陈 平、梁巨中、刘 萍、任建师 | ||
18 | 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之关键例题的确定和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 | 郑启伦、李晓梅、宋健儒、张刘平 | ||
19 | 基于知识共享的整体提升基层教研员研究能力策略 | 眉山市彭山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| 易胜利、彭向东、白建繁、张金华 | ||
20 | 城镇小学美育“四全”体系建构与实施 | 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 | 侯 旺、宋明全、胡怡清、周艳如 | ||
21 |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实效的策略 | 洪雅县实验小学校 | 杨淑蓉、宛娅琼 | ||
22 | 名师引领,促进县域内语文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 | 丹棱县教育和体育局 | 万英平、张 丽、袁雪松、李洪霞 | ||
23 |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| 青神县南城小学校 | 何小凡、王 敏、余 敏、廖丽梅 | ||
24 | 部编版小学语文句段仿写体例及教学策略研究 |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校 | 余 庆、涂 霞、章晓斌、张桂英 | ||
25 |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分层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 | 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| 帅 文、胡 蓉、廖 敏、肖 鹰 | ||
26 | 小学古诗词“读学展”系列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| 眉山市东坡区通惠小学 | 沈丽霞、张娟、肖六妹、刘玉如 | ||
27 | 小学生发展性学科素养评价的五化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 | 周吉群、徐卫明、周程勋、郑燕红 | ||
28 | 初中物理家庭实验活动研究 | 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 | 李 刚、赵晓琴、刘星宏、杜静梅 | ||
29 |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与指导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第一幼儿园 眉山市东坡区齐通幼儿园 |
李红丽、郑 露、干婷婷、陈思意 | ||
30 | 小学中高段古诗词群文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齐通小学 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柳圣小学 |
宋 衍、袁 勇、侯 萍、谢 静 | ||
31 |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小学分享式教学策略 | 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| 胡思华、邓燕红、何 婷 | ||
32 | 以漂书活动为载体的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| 仁寿县华兴幼儿园 | 童俊华、付华英、李文欢、王蓉 | ||
33 | 云教学平台支撑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| 四川省洪雅中学校 | 冯学东、王 新、毛洪文、邱宗华 | ||
34 | 农村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“五精准”实践策略 | 仁寿县书院小学校 | 马 兰、贾 薇、李燕凌、孙 莉 | ||
35 | 美术鉴赏“139”课堂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四川省眉山中学校 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校 |
周云海、罗 洁、张丽莎、万 静 | ||
36 | 农村初中学生“三自教育”策略 | 仁寿县宝飞镇初级中学校 | 李程林、谭茹彰、黄世彬、黄 康 | ||
37 | 初中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“四进”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 | 苟凌燕、陈旭艳、王登洪、朱琴琳 | ||
38 | 初中学生公民素质“136”渗透式教育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 | 杨 勇、丁婉涛、顾现茹、万 斌 | ||
39 | 小学合唱教学之音准训练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 | 张凤英、陈晓鹏、王丽涛、余亚妮 | ||
40 | 小学低段美术“有趣的线条”单元化美术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东湖小学 | 张 祺、郭欣梅、韩林雪 | ||
41 | 发展小学生创客思维的陶艺实践策略 | 眉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| 吴利华、李明刚、侯拥军、陈 霞 | ||
42 | 农村小学提升教学质量的“五位一体”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象耳小学 | 侯华标、彭丽琳、李翠芳、陈 钊 | ||
43 | 低年级写话教学“四步走”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 | 龙 惠、罗新梅、刘 念、黄丽辉 | ||
44 | 新建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实践策略 | 仁寿县嘉南幼儿园 | 彭佩蕾、谢 丹、胡睿涵、范思琦 | ||
45 | 城镇小学“全·和”体育活动实践 | 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 | 邵锡文、严宏铃、罗宇川、黄海英 | ||
46 | 小学中高段科学课“三会"教学策略 | 眉山市彭山区凤鸣镇灵石小学 | 熊 利、刘文钦、许 勇、唐文革 | ||
47 | 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“目标导学式”教学实践 | 眉山市东坡区教育和体育局 四川省眉山中学校 |
邹 蓉、贾 岗、周卢娟、赵健蓉 | ||
48 | 东坡文化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策略——以挖掘东坡文化的教育价值为例 | 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小学 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小学 |
韩伟杰、覃开成、梁 梅 | ||
49 | 提升小学生艺体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校与少年宫资源整合的策略 | 丹棱县齐乐镇唐河小学校 | 朱树明、方爱军、严方毅、梁艺龄 | ||
50 | 基于艺术育人的农村小学腰鼓活动开展策略研究 | 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中心小学 | 徐 东、陈兰华、干红东、梁春梅 | ||
51 | 童趣•乡土•创新:农村小学创境式美术教学35年探索实践 | 洪雅县实验小学校 | 朱开华、杨泽方、黄德琴、朱 艺 | ||
52 | 小学语文“加·简”教学实践与探索 | 眉山市东坡区齐通小学 眉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|
左爱平、刘世益、叶文彦、陈 霞 | ||
53 | 云技术下的乡村初中共生课堂转型模式 | 仁寿县富加镇初级中学校 | 毛年生、黄 建、陈伐宇、王 坤 | ||
54 | 融入综合材料的小学中国画创生式教学策略 | 仁寿师范附属小学 | 郑邦兵、张小林、毛晓丹、王 英 | ||
55 | 小学思政课程“123”模式的建设策略 | 仁寿师范附属小学 仁寿县城北小学校 |
黄菊英、雷 明、唐艳红、蒋 欣 | ||
56 | 小学剪纸艺术与东坡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 | 郑康玲、李 琪、马莉莉、袁利彬 | ||
57 | 小学校本化深度教研机制 | 眉山市东坡区齐通小学 | 王泰臣、甘 伟、彭雪玲、徐桂容 | ||
58 | 注重小学生发展需求的“124”教育践行策略 | 青神县实验小学校 | 艾永红、余冬梅、刘 兵、张义君 | ||
59 | 初中集体备课的“四思四备”策略 | 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 | 夏帮志、文静波、高海军 | ||
60 | 农村寄宿制初中“以爱育爱”活动育人策略 | 眉山市彭山区武阳镇初级中学 | 张世贵、余秀丽、徐文海、李 剑 | ||
61 |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设问的“111333”策略 |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 | 唐和平、郑亚玲、廖建忠、郭 磊 | ||
62 | 基于五育并举的乡村学校艺术教育实施策略 | 仁寿县宝马镇九年制学校 | 刘俊明、骆小艳、余 军、林艳芳 | ||
63 | 初中数学易错题解决策略研究 | 眉山市东坡区东坡中学 | 严光霞、邵晓燕、徐俊文、王利萍 | ||
64 | 巧用信息化助力书香校园构建—新时代农村初中书香校园建设策略 | 仁寿县宝飞镇初级中学校 | 吕海燕、黄圣名、李 俊、李英巧 | ||
65 | 联结与拓展:农村小学儿童国学经典诵读路径 | 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晋凤小学 | 祝贵华、高 会、邹忆梅、李 佳 | ||
66 | 农村小学依托农科实践基地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| 东坡区富牛镇土地小学 | 邹晓方、李德清、李 宁、邹朝利 | ||
67 |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“四步教学”的探索与研究 | 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中心小学 | 车 莉、袁玲星、李玉莲、吴 婷 | ||
68 |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七步学习法 | 眉山市第一小学 | 徐永军、叶云霞、蒋妮娉、黄永福 | ||
69 | 农村初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融合教学的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广济初级中学 | 胡达恩、杨 洋、成忠利、周利琴 | ||
70 | “绘本”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优化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 | 邓洪刚、章红梅、唐建华、刘力溶 | ||
71 | 小学诗词教学与音、美相融合构建美育课堂的策略 | 仁寿县汪洋镇小学校 | 张燕莉、刘永红、刘建清、林桂芳 | ||
72 | 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课内外结合模式 | 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中心小学 | 何怀新、王 鹏、刘刚、代秀华 | ||
73 | 破解农村小学生习作困难的对策研究 | 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镇江小学 | 章兴国、韩俊刚、倪 芳 | ||
74 | 小学数学计算学与练的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通惠小学 | 周红梅、唐兰英、宋 静、莫国琴 | ||
75 | 青蓝共济、多元并举的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策略 | 仁寿县禄加镇鹤鸣九年制学校 | 王 灵、肖 芸、伍久洪、罗建军 | ||
76 | 数学思想的理解与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| 石 冬、左小英、张 丽、向艳梅 | ||
77 | 幼儿园新教师语言领域教学能力提升个案研究 | 眉山市东坡区实验幼儿园 眉山市东坡区第一幼儿园 |
王 芳、张艳群、黄琳芯、刘 联 | ||
78 | 信息化促进农村小学教学管理优化的策略 | 仁寿县书院小学校 | 谢真志、喻 斐、周 为、陈虹瑛 | ||
79 | 基于本土资源的主题区域游戏活动策略 | 眉山天府新区北斗幼儿园 | 刘兰英 | ||
80 |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| 仁寿县谢安镇九年制学校 仁寿县藕塘镇石咀九年制学校 |
王 翔、王 丽、刘霞君、苏 洁 | ||
81 | 托底,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—以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| 仁寿县文宫镇初级中学校 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 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 |
胡胜春、王 方、叶 莉、李晓丽 | ||
82 | 数学趣味与数学素养融合的初中数学“游戏课堂”实践策略 | 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校 | 刘雁玲、崔 健、杨雪梅 | ||
83 | 单元整合:农村小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中心小学 | 陶 炯、吴红钧、侯 彬、文晓英 | ||
84 | 农村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实践路径 | 仁寿县钟祥镇小学校 | 缪晓明、施卫彬、辜莉娟、杨 文 | ||
85 | 基于“形象组合法”的小学儿童诗歌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| 眉山市彭山区凤鸣镇灵石小学 | 周晓华、张 林、倪 萍、葛羽 | ||
86 | 全面+特长:“整合教育”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 | 眉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| 陈 曦、彭小强、万照红 | ||
87 |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整合的教学实践 | 仁寿县富加镇初级中学校 | 曾雪丽、廖志刚、曾红军、杨运强 | ||
88 |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 | 青神县黑龙小学校 | 刘永忠、段志红、姜焱艳 | ||
89 | 基于“深度教学”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| 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校 | 施文涛 | ||
90 | 以爱育爱理念下农村幼儿园爱心教育实践 | 仁寿淑曦幼儿园 | 邓春兰、代成群、王丽红、李雨芹 | ||
91 | 初中英语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东坡中学 | 熊 娟、邓 波、张丽蓉、宋玉美 | ||
92 | 初中数学理解课程视域下的深度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| 徐艳如、王建明、何 娟、舒 静 | ||
93 |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策略 | 仁寿县城北小学校 | 陈 颖、彭 亮、郭小英、付建英 | ||
94 | 基于学情的数学导学案的开发与实施策略 | 仁寿文同实验初级中学 | 杨璐伊、谭乃夫、杨茂梅、王婉钰 | ||
95 |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3P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中心小学 | 陈燕霞、刘馨翼、殷 娇 | ||
96 |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 | 赵丽娟、李 娟、李艳霞 | ||
97 | 儿童诗的赏析与创作教学策略 | 眉山市第一小学 | 蒋伦山、黄 丽、伍命花、刘娟 | ||
98 | 小学生“四善”阅读习惯促素养提升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中心小学 | 向成福、牟德华、彭晓丽、刘思敏 | ||
99 | 基于内容与方法的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 | 眉山市东坡区车城中学 | 钟广志、李 伦、颜文康、帅建红 | ||
100 | 幼儿园中班多元化美术活动实践路径 | 仁寿县文林街道东街幼儿园 | 陈 萍、张雨虹、张 敏、王 娟 | ||
101 | 农村小学礼仪教育实践 | 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中心小学 | 赵锦严、周衫杉、刘 英、王 力 | ||
102 | 文化主题引领的励志教育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 | 赵兰英、徐 艳、盛利梅、于春平 | ||
103 | 小学水墨画趣味课堂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 | 李秀梅、徐小辉、刘天玉、饶艾蕊 | ||
104 | 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与表达起步训练的实践研究 | 眉山市东坡区通惠小学 | 黄秀群、王丽慧、陈 威、李 琴 | ||
105 | 小学语文低段“四学一测”识字法策略研究 | 眉山市第一小学 | 何 敏、张 霞、伍晓艳、李 佳 | ||
106 | 小学低段三位一体的识字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三苏路小学 | 蒋燕梅、郭红艳、石艳红、李燕 | ||
107 | 农村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| 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中心小学 | 杨利国、白艳红、李 敏、史 伟 | ||
108 |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 | 仁寿县城北小学校 | 王 敏、周 敏、刘序平、吴月容 | ||
109 | 县域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校本践行策略 | 青神县初级中学校 | 鲁学年、黎 兵、刘艳梅 | ||
110 | 民办幼儿园3R团队建设策略 | 仁寿县华兴幼儿园 | 刘佳玲、徐 芳 | ||
111 | 引进“漂流书包”,整合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 | 杨 霞、黄璟瑜、李燕利、李永红 | ||
112 | 城市小学校园足球融合模式 | 眉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| 方 宏、张焕清、杨皓岚、顾 瑶 | ||
113 | “奋”文化擎动的乡村初中高质量发展路径 | 洪雅县柳江镇花溪初级中学校 | 汪何瑶 | ||
114 | 县级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的“一二四”运行策略 | 丹棱县教育和体育局 | 徐星建、李 琴、王 惠、黄光兵 | ||
115 | “两自一包”背景下新建城镇小学校优质发展路径 | 丹棱县端淑小学校 | 阳 艺、彭彩霞、宗剑侠、文 霞 | ||
116 | 依托工作室,持续提升县域学科教师专业能力策略——以中小学语文工作室为例 | 青神县教学研究中心 | 黄翠英、任 莉、彭 鑫、宋 娟 | ||
117 | SLE大数据驱动下的初中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 | 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初级中学 | 何卫东、申佳红、兰 岚、邹 抒 | ||
118 |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|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 | 高群仙、罗俊义、言云光、梁群红 | ||
119 | 高中历史教学中“家国情怀”教育的实践 | 四川省丹棱中学校 | 徐泽华、符栋姣、黄 文、付 敏 | ||
120 | 构建“三位一体”教育共同体培养高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实践策略 |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 四川省仁寿县龙正中学 |
叶晓斌、林红兵、李凤英、胡 建 | ||
121 | 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农村中学直播教学策略 | 四川省仁寿中学 | 张心超、黄 佳、谢碧仙、程道永 | ||
122 | 农村小学“书香校园”建设策略 | 仁寿县曹家镇九年制学校 | 陈晓英、刘 超、李 霞、陈小红 | ||
123 | 初中英语课本剧教学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东坡中学 | 徐红萍、刘亚飞、李 益、章亚芳 | ||
124 | 儿童绘画对农村留守问题儿童心育疗法的实施策略 | 仁寿县珠嘉镇三溪九年制学校 仁寿县龙正镇小学校 |
魏远东、江正普、郭栋梁 | ||
125 | 乡村少年宫有效运行的探索与实践 | 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中心小学 | 刘淑君、王 雪、肖映莲、彭德洪 | ||
126 | 民间游戏在亲子活动中的运用与实践策略 | 眉山市东坡区爱特希望幼儿园 | 周 蔓、钟雨成 | ||
127 | 小学低段数学趣味课堂的建构与实践 | 眉山市第一小学 | 郑 静 | ||
128 | 职业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实践 | 四川省丹棱职业高级中学校 | 廖洪棱、李志忠、邓 祥、冷晶晶 | ||
129 | 基于乡村教育视阈下的小学教育专业“1234贯通制”教育实践体系创新与实践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朱冬梅、张雪艳、赵 红、刘 莉 | ||
130 | 科技强体视域下“乐智”体育课堂的构建研究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黄 艳、于海平、唐 华 | ||
131 | 基于工学交替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“五双四段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杨加琼、尹 皑、韩和祥 | ||
132 | 中职学校藏区“9+3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实践 | 四川省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| 刘 杰、陈 红、张 凯、吴志林 | ||
133 | 培养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四重策略 | 四川省东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| 邓 茂、李小英、汪俊伦、涂艳丽 | ||
134 | 基于信息化的中职学校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| 四川省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仁寿县钟祥镇小学校 |
黄梦洁、唐佳妮、李白玉、莫淑英 | ||
135 | 基于农业生产核心技术攻关的政行企校四方融通路径研究与实践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魏文武、杨 俊、马建英、陈 航 | ||
136 | C—K共生发展下学前教育一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王其红、徐 雪、吕 利、唐 利 | ||
137 | “双主体四融通三牵引”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刘长江、伏晓科、王 丽、李向前 | ||
138 |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“一体两翼三驱动”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熊祥梅、刘 桦、杨 超 | ||
139 | 课堂思政结合项目化教学理念在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王 卉、王艳丽、王 棱、宋 蕊 | ||
140 | 高职高专《高等数学》实施分层教学改革成果 |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| 李建华、周 锐 | ||
141 | 新基建背景下“双元主体五域融合”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|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| 祁 鹏、蒲红莉、许 晴 | ||
142 |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,构建“五共同”育人模式 |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| 张 勇、汪 灏、安鹏芳、刘勇军 | ||
143 | 一站式智能物联网教学实验台的开发与应用 |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 | 张建平、马臣斌、柳学斌、薛燕罡 |
【关闭窗口】 |